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孙美燕 吴雅兰配资10倍的公司
“从21周到34周,感谢你们一路护航,才让我们的宝宝平安来到这个世界!”
医院供图
医院供图
这是小青(化名)在感谢信中的原话。
对很多人来说,胎膜早破是妊娠过程中的“急刹车”,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钱江院区产四科的病房里,这是一个被信任托付、由专业守护的逆转故事。
胎膜早破是指分娩开始前胎膜的自行破裂。如果发生在妊娠23周以前,属于医学上所说的“生存极限前胎膜早破”,发生率约0.1%-0.7%,但风险极高——因为这个阶段的胎儿尚未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,且羊水不断流失,可能导致胎儿肺发育不全、严重感染,甚至胎儿宫内死亡。
展开剩余65%大多数医院在面对这种情况时,常常不建议保胎,选择终止妊娠。
但小青和她的家人,选择不放弃胎儿,选择相信浙大妇院。
小青入院当天,钱江产四科副主任医师翁若鹏立即组织团队,评估病情,发现小青虽然确实胎膜早破了,但是羊水量还比较充沛,流出量不多,也没有明显宫缩和感染迹象,也就是说有保胎的希望,于是翁若鹏为她制定了周密的保胎方案。
在保胎期间,医护人员每天监测小青的体温,定期复查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评估有无感染,每周复查超声,严密监测胎儿状态和羊水量,并且每隔一段时间送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,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细菌感染。
保胎方案看起来简单,但对孕妇而言,每一天的卧床都是24小时的煎熬,要在床上躺3个月谈何容易,但为了腹中的孩子,小青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在长期卧床保胎的漫长岁月里,小青的家人也一直陪护在她身边,给她最温暖的鼓励;每次在她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钱江院区产四科的医护人员也成了她最坚强的依靠。
在医护人员的全力守护下,小青奇迹般地挺过了90个日日夜夜,迎来了第34周这个关键转折点。
通常而言,孕周满34周以后,胎儿肺发育已经基本完成,生存率和各个器官的成熟度显著提高。而此时,长期保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,一是长期卧床血栓风险急剧增加,二是小青的肠道蠕动也变慢,便秘问题日渐突出;此外,由于长期缺乏运动,小青的小腿肌肉也有明显的萎缩。
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利弊权衡,小青在翁若鹏医生的建议下,在孕34周顺利接受剖宫产,产下一名健康的宝宝。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,母婴平安,产妇术后恢复良好,宝宝在新生儿科治疗了一段时间后,顺利出院。出院当天,小青一家还给他安排了满月照的拍摄。
医院供图
医学研究显示,在生存极限前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中,约50%会在一周内分娩,84%会在胎膜破裂后28天内分娩。能成功保胎超过4周的已属少数,而保胎超过3个月者更是极其罕见。而小青之所以能从21周保胎3个多月到34周,跨越胎儿生存的紧要关口,展现的不仅是医院的专业水平,也是一份难得的医患信任。
发布于:浙江省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